建设背景
自然资源信息化项目解决方案是在自然资源机构整合、城乡一体化、生态文明建设等一系列行政体制改革背景下,充分利用云GIS、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新技术,为实现自然资源全数据管理、全业务服务、全方位决策、全数据共享交换的自然资源管理目标而打造的服务方案,涵盖自然资源大数据中心、智慧林业、自然资源交易、土地整治监管、“非农化”、“非粮化”动态监测以及移动执法等场景。旨在为自然资源业务管理、监管决策以及综合事务应用提供全方位、动态感知的自然资源信息资源,使自然资源管理工作更加标准化、便捷化、可视化、智能化,优化营商环境。
应用案例
应用于实际场景的解决案例
自然资源大数据中心
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自然资源行业的深度融合,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管理新机制。自然资源空间信息平台实现空间与业务智能关联,为领导决策监管提供智能化分析服务,聚焦数字赋能,助力“无证明”城市建设,提升政务服务办理效能。
智慧林业
平台以林业专题数据和管理业务数据为基础,利用移动互联、视频监控、图形图像人工智能识别、5G等信息化技术实现森林资源的数据管理和服务共享,实现“林长”业务协同和管理考核,辅助森林防火及资源监管两大业务管理与决策,建设微信公众服务,实现森林资源保护的全民参与、全民监督。为森林资源的综合管理及林长监督考核提供长效数据支持和决策支撑,提高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规范化、信息化、精细化水平。
土地整治监管
搭建实用、可靠、先进、高效、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土地整治智能监测监管平台,利用人工智能+AI新一代技术,实现对遥感影像、无人机影像等数据采集、传输、处理与存储,自动实现农作物种类识别、种植面积评估、长势情况和灾害情况的远程监测,实现未利用地监管、农业农情监测,提升耕地保护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遏制整治项目“非农化”、“非粮化”,达到智能监管要求。
“非农化”、“非粮化”动态监测
通过结合遥感影像、国土三调、地理国情普查等多源数据,利用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方法,开展耕地遥感监测,建立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情况通报机制。在获取耕地动态变化图斑的基础上,分别从面积,时空,地物类型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评价,同时定期对粮食生产功能区内目标作物种植情况进行监测评价,实行信息化、精细化管理,及时更新电子地图和数据库。针对问题耕地图斑,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时限和责任人,确保及时整改落实到位,为优化耕地保护机制、支撑自然资源“一张图”和夯实“以图管地”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区块链+自然资源交易
利用区块链分布式记账、不可篡改、可追溯的特点,把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网上交易、二级市场交易同区块链进行紧密结合,通过对交易过程数据上链处理,保证每一个环节的信息都被记录在区块链上,每一个环节的主体都以自己的身份(私钥)将信息签名写入区块链,实现信息不可篡改,身份不可抵赖,提升交易的安全性,如果出现纠纷,可快速定位问题环节,从而进行举证和追责。
移动“一张图”
移动一张图系统是集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全球定位技术GPS ,3S技术于一体的可在各种智能终端上流畅操作的办公系统,系统基于一张图核心数据库,满足用户在局外移动办公环境下应用,随时随地、方便快捷地查看本局自然资源数据成果,为用户现场决策提供依据。